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六章 金督一举惊天下,庞帅躬身下两广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得到了绝大多数部将的赞同。只有金声桓部将黄人龙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应当先南下吉安,解决了后顾之忧再行北伐。

    如今的吉安府,有南赣巡抚刘武元,南赣总兵杨遇明和吉安副将刘伯禄驻于毗邻赣州府的万安县城,手握七千余战兵,正与明朝的赣南总兵郝永忠对峙。黄人龙之所以提出先南下吉安,理由便是刘武元等三人都是死忠于满清的顽固分子,几乎不可能同意反清归明,若不先行将之铲除,他日又如何能安心北伐?

    但不知金声桓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以“刘武元等已被郝永忠牵制、自顾不暇”为由,并未采纳黄人龙的建议,只是派了使者携书信南下招降刘武元,并派了一支兵马前去瑞州抓捕章于天。

    随后黄人龙又向金声桓提议,即便不先攻打刘武元,也应当立即派兵将吉安府城掌握在手里。到那时,刘武元即便执意不肯降,也只能局促于万安县城一带,掀不起大风浪。而若是让刘武元抢占了吉安府城,获得了充足的钱粮和兵源,局面将难以收拾。

    金声桓想了想,对这条建议倒是并不反对,于是又让麾下一员参将立刻带两千战兵南下接管吉安府城。

    …………

    金声桓和王得仁反清归明的消息传到辰州时,除了庞岳之外,湖广镇众将都感到十分震惊。自鞑虏入关、明廷南渡以来,从来都只有大明的文武官员降清,却从未听说过有满清的高官反清归明的,更何况还是执掌一省之兵、提督一级的高级武官。并且,前几年在赣州的时候,湖广镇的中高层将领们差不多都参与过对金声桓部的作战,如今突然得知自己曾经的死敌竟与自己站到了一个阵营里,心中一时间实在难以平静。

    但不管怎样,金声桓的反正对大明而言都是一件喜事,意味着江西全省即将重新纳入大明治下,意味着大明复兴的希望又多了一分。

    然而在得知金声桓并未第一时间挥师南下翦除刘武元、只是派了一支为数不多的兵马前去接管吉安府城之后,张云礼又向庞岳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当前的形势如此之好,刘武元、杨遇明等已被郝永忠牵制在万安县一带,只要金声桓挥师南下,与郝永忠南北夹击,完全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后顾之忧。可如今金声桓却是一味地意图北进而置万安之敌于不顾,甚至企图以一使者招降之,未免有些失策。”

    庞岳笑了笑,道:“子彬所说也不无道理。刘武元、杨遇明等均为满清鞑虏的死忠之臣,断然不会轻易归附金声桓,只会扯旗与之作对。从明面上看,万安县刘武元之军的确就像是埋藏在南边的一颗钉子,随时会对南昌造成威胁。但金声桓毕竟是沙场宿将,岂会连这点利害也察觉不出?他这么做,必然是有他自身的考虑。”

    “大帅所指的是?”

    “其一,刘武元的南面便是郝永忠的两万大军,只要他一动,郝永忠之军岂能不尾随?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刘武元不会轻易自断后路、放弃自己的老巢北上进攻南昌。其二,金声桓、王得仁突然反正,长江沿岸的鞑虏驻军肯定来不及反应,此时立即北进,能出其不意、迅速扩大战果。而若是先南下攻打刘武元,肯定会多耗费不少时日,到时候湖北、南直隶一带的鞑虏有了准备,再行北伐只会更加困难。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若是金声桓现在就挥师南下攻灭了刘武元,那他又该如何去应对同样意图北进的郝永忠呢?与其到时候眼睁睁地看着郝永忠北上争抢地盘,倒不如暂且留下刘武元这么一道屏障。”

    “大帅言之有理,这倒是我疏忽了!”恍然大悟的张云礼自嘲地笑了笑,随后又道,“那既然刘武元暂时不是威胁,以金声桓和王得仁现有的兵力,全力挥师北进的话,短时间内应当不会受到太大阻碍。或许能势如破竹也说不定。”

    庞岳点了点头,他记得在原来的历史上,金、王二人起兵反清之后立即挥军北上,初期的确进展顺利,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便推进到了鄂东南的广济、黄梅一带,控制了九江东西航道。当时的形势可谓一片大好,往西可攻打武昌、与何腾蛟的辖区连成一片,往东顺流而下可进攻南京、威震东南。

    但后来在讨论下一步进军方向时,金声桓的部将黄人龙却提出应当先翦除刘武元再行北伐,甚至还搬出了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起兵谋反的例子,声称当年宁王朱宸濠正是因为在没有解决赣州王守仁的情况下贸然进攻南京才导致最终兵败。这一回,金声桓不知因何缘故竟没有再坚持自己的主张,转而挥师南下攻打刘武元。最终,新得之地又尽数失去,由谭泰与何洛会率领的满清援军轻而易举地推进到了南昌城下,金、王反清归明最终以失败告终。

    只是不知道历史会不会依旧沿着原来的轨迹发展。

    “如今金声桓、王得仁既已反正,虏廷必定震动。”过了一会儿,张云礼又道,“值此之际,我军又该做些什么?”

    “什么都不用做,稳住现有的局面即可,其它的事情等我从广州回来再说。”

    “大帅果真要亲自去广州?”

    “你以为我只是说说而已?”庞岳笑道,“如今都司衙门和军中的各项事务都已进入正轨,金声桓这块靶子又将虏廷的注意力暂时吸引了过去,我也正好有了点喘气的工夫,等过了这段时间,可能想去都无暇抽身了。”

    去广州是庞岳前些天便已决定好的。一来是为了去看看海师的建设情况,虽然施琅每次都在信中报告说一切进展顺利,但庞岳也深知,毕竟自己才是那支海师的最高统帅,可不能长久地与将士们脱离接触。二来是想去借借岳丈家的东风。当年他的那个海枭老丈人刘香离世之后留下了两大财富,一是雄厚的人脉,二是庞大的产业。

    至于人脉的收益,庞岳已获得了不少,自从他与刘冰儿成婚以来,那些原本蛰伏在各地的刘香旧部纷纷来投,要不然海师的组建也不会如此顺利。而刘香留下的产业后来则一直由他的妻弟、也就是刘冰儿的舅父周云轩代管着。这个月初,周云轩曾在信中隐晦地向庞岳表示,如今刘冰儿已经成婚自立,他也能放心地将手中代管的刘香留下的产业交出来了。庞岳若是有时间,可以随时前去广州与他具体商议此事。

    庞岳当然明白自己的这位舅丈口中的“商议”是什么意思,但他并不介意这个。倒不是因为他贪财,而是当了湖广镇这个家之后,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虽然去年分别在广州和荆州狠捞了一笔,但若是不开辟一个强大的源头的话,就总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眼下难得有点空闲,正好可以去处理一下此事。

    “那大帅准备何时动身?带多少兵马前去?”

    “三天后出发,除了我的亲兵之外,就不带兵马了。”

    “不带兵马,这如何能行?”张云礼赶紧劝道,“大帅身为湖广镇之首,肩负重任,可不敢有半点闪失,还是……”

    庞岳抬起一只手掌,将张云礼的下文堵了回去,道:“未得圣上旨意,地方镇将又岂能随意调动兵马?如今虽是非常时期,法度已不如过去严格,但我湖广镇却是得带个好头。至于我的安全,沿途还有情报司负责保障,子彬不必担心。”

    此番南下,庞岳已决定轻车简从,但有几个人却是一定要带的。其一当然是小舅子刘成,把他带去,无论是面对刘香的旧部还是周云轩,很多事情都更容易开口。其二便是王光泰与郑四维两员新附之将。把这两人带去,一则能让辰州更安定,二则顺便也让这两个土包子去开开眼界,打消他们的一些顾虑。(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