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二章 回家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北京上大学的大学生回来了,刚进村,大家都喧哗起来:“咱们村的大学生回来啦!”

    “呀,大学生回来了。快放鞭炮来迎接。”这自然是玩笑话,不过显然带着酸意。

    三人遇到每一个人,都礼貌地打招呼,你不打招呼,别人会觉得你端架子,看不起人。赵明月享受着大家的热情,尽管这其中也不无虚情假意,但那有什么关系呢,一笑置之就行。

    于有清折道回自己家去了,赵明月的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早就站在门口迎接了。赵明月看着又衰老了些的父母,眼泪就忍不住往外涌,不过脸上却是带着笑的,胡年春看着一年未见的女儿,也是笑得热泪盈眶,母女俩拉着手,又哭又笑的,赵顺生说:“女儿回来了,该高兴的,哭什么呀。小沈,欢迎你来,快进屋坐。”说着就要来接沈旭跃手里的包,被沈旭跃拒绝了:“叔,我来就行。”

    赵明朗过来,接过沈旭跃手里的包:“给我吧。进屋来吧,妈,外面冷,进屋来烤火。”

    胡年春擦了一把眼泪:“对,赶紧进屋来烤火。一路上辛苦了,饿了吧?我去给你们下面条,等一下,马上就好。”

    南方的冬天是很冷的,跟北方的干冷不同,一股子湿寒直往骨头里钻,习惯了北方干冷的人是适应不了的,觉得非常难以忍受。不过赵明月和沈旭跃都是习惯了南方冬天的人,回到老家,倒并没有感觉到特别难受。

    赵明朗将木柴往一个火盆里放,浓烟从柴火堆里冒出来,整个屋子里都是烟。赵明朗跑去将前后门都开了通风散烟,他笑着说:“等等啊,等柴烧起来,就没烟了。你们什么时候到的省城,都去哪里玩了?”他们平时在家其实是不烤火的,浪费柴火,这是听说沈旭跃和赵明月回来了,临时烧的火盆。

    赵明月出发之前给家里写了封信,告诉家里大致的行程,是以家人都知道他们出去旅游了。沈旭跃说:“去了泰山、济南、青岛,然后去苏州和杭州都看过了。”

    赵明朗搓搓手:“真羡慕啊,我也想去看看。准备明年暑假去北京。”

    “好啊,热烈欢迎,我一定给你做向导,要不陪着叔和婶一起来北京吧?”沈旭跃提议。

    赵明月也说:“对啊,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三哥到时候陪着爹妈一起来北京看看。”

    赵顺生笑眯眯的摆手:“我暂时就不去了,去了得花钱,以后等明月结婚的时候,我和你妈再过去。”

    赵明月被她爹说得红了脸,偷瞄了一眼沈旭跃,沈旭跃笑呵呵的:“叔,这个不冲突,以后我和明月结婚的时候你们再来,北京是个好地方,值得一玩再玩的。”

    赵顺生摆手:“家里还要出工呢,暑假正是最忙的时候。”

    “活儿也就那么多,总有忙完的时候。等不忙了,抽空去玩几天也没事的。”沈旭跃不遗余力地劝说。

    赵顺生只是笑笑,老人们考量得很清楚,舍不得多花钱,去一趟北京,路费都要好多呢。

    赵明月去厨房帮母亲的忙,胡年春正在煎鸡蛋,赵明月帮着烧火,胡年春问:“小沈他在咱家过年?”

    赵明月说:“他不在咱家过年,他父母都回北京了,第一年,肯定要回去陪他们过年的,过两天就走了。”

    “那跑来跑去的,多辛苦。不过也是这个理儿,谁人父母不想儿女陪在身边呢。唉,我想到你过几年就嫁人了,我也舍不得啊。”胡年春说着叹了口气。

    赵明月说:“妈,我就算是嫁人了,以后也会经常回来的。到时候我们在北京安了家,把你和爹也接过去住住。”

    胡年春呵呵笑:“去玩玩就算了,住我就不住了,我有自己的家,还有你哥几个呢。你嫁得好,有出息,我们就放心了。你见过小沈的父母了没有?”

    赵明月点头:“见过了。”

    “拿他父母对你什么态度?”

    赵明月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便说:“还都挺好的。”

    “那就好。”胡年春笑眯了眼,女儿这么好看,又是个大学生,没什么配不上沈旭跃的,亲家没道理会嫌弃。

    胡年春煮好面条,要亲自端去给沈旭跃,被赵明月制止了,她冲堂屋里叫了一声:“旭跃,吃面了,自己来端。”

    “诶,好,来了。”沈旭跃欣然应声。

    胡年春小声说:“这不好吧,他是客人。”

    “什么客人,这么熟了,又不是第一次来,妈你去歇着,我们自己来。”赵明月推了一把母亲。

    胡年春抿嘴笑:“那我去给你们烧水洗澡吧。”女儿爱干净,这一路风尘仆仆,肯定要洗个澡的。

    赵明月说:“妈,你别忙,一会儿我自己来就好。”

    “没事,你吃面。明朗,去挑两担水回来给你妹妹洗澡。”胡年春摆摆手,去柴房搂柴火去了。

    赵明朗拿着扁担挑着水桶给妹妹挑水去了。

    家里虽然穷酸简陋,但是大家都相亲相爱,比沈旭跃家可自在多了。沈旭跃小声地说:“还是你家里好。”

    赵明月笑嘻嘻的:“我家有什么好,什么都没有。”

    沈旭跃说:“不用高屋华堂,家里人和睦团结就最好了。”

    他们正吃着面,赵明月的侄儿侄女都闻风而来了,在北京上大学的小姑回来了,肯定有好吃好玩的东西。

    赵明月赶紧三两口将剩下的面吃了,面汤也喝了,放下碗筷,冲沈旭跃摆摆手,自己去行李里拿东西去了。北京值得称道的特色东西不多,糖人倒是很有特色,但是不适合带,赵明月买了几个已经干燥的小面人给侄子侄女们玩。

    像北京烤鸭、驴打滚这类吃食,完全不适合带,也没有真空包装,所以赵明月就只买了一些金丝蜜枣、茯苓饼、柿饼之类的点心给大家尝个新鲜。孩子们得了好吃好玩的,都高兴地一哄而散了。

    沈旭跃吃了面条,陪着赵顺生坐在火盆旁聊天,吃着带回来的北京点心,说一些北京的见闻。赵明月将自己的行李整理了一下,将给父母和兄嫂的礼物都拿了出来,他们都知道自己暑假在北京赚钱,回来肯定要带点礼物才成。

    赵明月给父母哥哥都扯了布,准备回来给他们一人做一身新衣裳,给两位嫂子也每人带了一块布料,至于她们拿了给谁做衣服,赵明月就管不着了。

    不多久胡年春过来说,水已经烧好了,让赵明月去洗澡,赵明月就让沈旭跃先去了。南方就这点不好,没有北方的澡堂子,冬天洗澡是一种煎熬,太冷了,还洗不干净,但也只能勉强凑合了。

    等沈旭跃和赵明月都收拾好之后,赵明月领着沈旭跃出门去看他哥嫂,正好碰上从外面挑柴回来的赵明秀。赵明秀喜出望外:“明月姐!”放下担子赶紧跑过来。

    “秀儿!”赵明月也高兴极了,伸手摸摸明秀的头,“长高了些。在家好不好?”

    赵明秀搂着她的腰猛地点头:“嗯,挺好的。姐,我今年上初二了,我考了全班第二。”

    “好,真行,好好学习,一定考上中专。”

    赵明秀点头:“嗯。”

    赵明月说:“秀儿,我和你沈大哥先去大哥二哥家看看,晚点等我回来,你再来我家,我给你带了点东西。”

    “好。”赵明秀点头,然后回转去担柴,看见有人在走廊下的竹竿上取东西,赶紧说,“嫂子,你别拿了,我来吧。”

    赵明月和沈旭跃都扭头去看,一个矮小的身影站在走廊下,正踮起脚尖去够竹竿上晾着的衣服,但是她身量太矮,而且身体明显还有点往右边倾斜,尽管已经努力地踮起了脚尖,要够到那件背心还并不容易。那是个年轻女人,模样长得颇为清秀,不过很明显,身体上有残疾。这应该就是今年秋天过门的堂嫂,赵明刚的老婆。

    年轻女人发现赵明月和沈旭跃在看她,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低下头去,赵明月赶紧笑着打招呼:“堂嫂,我是明月。”

    “是妹妹呀,进屋来坐吧。”年轻女人冲她羞涩地笑起来,明显还有些新媳妇的娇羞。

    赵明月说:“堂嫂你忙,我暂时不去了,晚点我来家看你。”

    年轻女人点了一下头:“好,妹妹你去忙吧。”

    赵明月和沈旭跃转身离开,沈旭跃悄声问赵明月:“这就是赵明刚的媳妇?”

    “对啊,说是从小就患了小儿麻痹症,有点残疾,很可惜是不是?”赵明月看着刚才堂嫂的样子,模样多周正啊,虽然只说了两句话,但也足以证明是个很聪明有眼力价的女人了,要是没残疾,那该多好,不过要是不残疾,估计也轮不上赵明刚了。

    “是挺可惜的。”沈旭跃说。

    赵明月说:“走吧,先去我哥家,再去我二叔家。”

    赵明月和沈旭跃在大哥二哥家都坐了片刻,聊聊天,说说北京的事,聊聊家里的收成,今年的雨水不太好,有点干旱,影响了收成,还好有茶叶这一块的收成,基本能够补贴上粮食收成的不足,但比起去年来,那还是要差不少。赵明月想到,马上就要包产到户了,到时候村里将茶山也按照人头分配了,大家都能自行支配,以后收成就会慢慢好起来了。

    78年底,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了,安徽小岗村的农民冒险承包了田产,终于获得了粮食的丰收,这一激励措施使人们看到了填饱肚子的希望,于是不少地方开始效仿,而全国各地实现田产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