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4章 :如何花钱的问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深秋时节,西北百姓得知西北政府与满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后,都不由感到遗憾,为什么没有趁着大好机会推翻满清?

    对此,西北政府给出的解释是,满清政府与列强勾结,西北政府被迫签订了这一条约。

    好似这个条约,是针对西北政府的不平等条约似得。条约内容公布后,西北老百姓倒是没闹什么事,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西北政府没打败仗,日子不会过不下去,谁会去闹事啊!

    会闹事也就是那些中二年龄的学生,不过西北政府这一次成功的将他们的仇恨拉到了满清和列强身上。这转移仇恨的策略相当成功,所以这次西北的中二学生们也没有闹。

    尽管结局在他们看来不是很完美,但是满清毕竟赔钱了。而且西北政府攫取了陕西、河套、察哈尔这些地区,地盘扩大了。

    西北政府在条约签订后,随即宣布将在半个月后进行撤军。

    实在是查抄的东西太多了,要运回西北还得花点力气。因此西北军的撤军速度不是那么快的。

    沈凝云也坐着火车回去了,回去的路上,沈凝云正想着这些钱该怎么花。

    捂在手上自然是不行的,那就是无效资本。中国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因为钱都被那些老财主们捂在手上不进行流通,流通即是消费或者再投资。但是那些老财主们即使是投资,也多是投资土地,或是放高利贷什么的。

    投资铁路依旧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随着西北商业的发展,西北政府也需要一批远洋商船,这些远洋商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可是有很高盈利的。

    不过西北政府在造船业方面的发展还不是那么方便,毕竟造船要放在沿海,造船厂的相关配套工厂离的比较远。

    想到这里,沈凝云按捺住了发展船舶制造业的*,现在显然还不是时候。要想发展船舶制造业,把造船厂放在德国佬占据的胶州湾并非长久之计,除非能占领胶州湾,不过这得等机遇。

    西北政府,此时很迫切的需要占领一个出海口,而且最好是经济发达,又有深水良港的出还口。

    因此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得延后,目前还是以储备技术、人才为主要发展目标。至于船嘛!等战争爆发前去租呗,到时候战争爆发了再转手一租,那就全是银子。

    再则西北钢铁产量,无法支撑两边大规模的铁路、船舶建设活动。

    西北军应该先保证中国成为一个陆军强国,再寻求海军发展机会。因为陆地上的冲突将比较多,首先一个占据着朝鲜的日本,再则一个是未来将崛起的苏联。同时要向外扩张的话,印度、中东都是可以从陆上打过去的。

    海军也要有,但在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只需要担负起海岸防御,以及用于收复台湾的需要。但核心还是陆军、空军。

    理清了这个顺序,沈凝云一回到兰州,立即制定了一个新的工业发展计划。

    首先在钢铁冶炼方面,再次加大建设规模,开始建设日产1000吨级的吹氧转炉,而且将是一年建设两座。

    之前的计划是,每年建设一座日产500吨级的吹氧转炉,建设到07年是第二年,两座500吨级的转炉已经建设完成。计划是在1910年形成260万吨的钢铁产量。

    沈凝云没有对之前的计划进行修改,因为改建1000吨级的吹氧转炉建设速度更慢,周期更长。一座转炉要建好,起码要一年多的时间。因此沈凝云还是保留着之前日产500吨级的吹氧转炉,新增加的1000吨级吹氧转炉,同样计划建设5座,年产钢铁可以达到36万吨,5座转炉就是180万吨的钢铁产量。

    此时西北政府因为大捞一把,所以突然间财政无比充裕。因此这个钢铁建设计划,将在三年内完成。

    到时候西北的钢铁产量将增长到440万吨的规模。

    这也就意味着,到1910年,西北每年在军工业、铁路、船舶、机械、制造业、建材等等方面,得消化掉440万吨的钢铁。

    此时的西北经济,已经具备一定底子了,因为纸币发行了不少,摆脱了因贵金属不足而引发的通货紧缩,资金链很强大的。

    这样强大的资金链,足以支撑消耗掉440万吨钢铁的投资建设活动。

    不过西北政府的这种强大的资金链,一定程度上来说又是脆弱的。因为西北采取的是金圆券制度,相当于一旦资金大量外流,贵金属跟不上供应,则会造成纸币迅速贬值,从而资金链断裂。

    贵金属外流,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四种情况下才会发生。一是资金抽逃,如本土富豪抽逃资金移民海外。二是外资抽逃,导致贵金属外流。三是大规模的对外投资,导致贵金属外流。四是大量的商品进口,从而导致贵金属外流。

    本土商人抽逃资金,在西北不太可能。因为西北的地主、商人绝大部分都加入了财团,已被绑在了一辆战车上,西北政府也不会胡乱对他们开刀。再则,西北生活水平也因为工业化的发展而有所提高,在西北有水电洋房,也有家庭汽车,吃穿供应更不愁。子女教育同样没问题。相当于西北有钱人,多数都被团结在了一起,抽逃几率很小。

    外资抽逃方面,德国佬之前是想来西北投资,想与西北政府合资开办企业,但是被西北政府拒绝,沈凝云没有引狼入室,因此西北地区没有任何外资企业存在。

    三是对外投资,此时西北政府的对外投资很频繁,规模也很大。但是随着西北银行开遍中国各大主要城市,西北纸币也被接受,因为老百姓发现西北纸币可以买东西,西北在各省开设的商铺、货栈等等都是承认西北纸币的购买力的。从而引发了钱庄也承认西北纸币的购买力。再则西北商品有不少出口,洋人拿着西北纸币同样也可以买东西,因此各洋行也都承认西北纸币的购买力。

    四是大量进口商品,西北此时并没有进口太多的商品,主要就是进口一些木材、粮食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又是没什么技术性的低级产品,价格并不贵。随着西北农业的发展,未来粮食都不需要进口了,木材方面随着热河地区的林区投资陆续完成,也不需要进口多少了。

    另外西北政府还进口一些棉花,但加工之后却是转手出口出去。

    机械设备的进口方面也开始减少了,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北机械制造业规模年年暴增,对于培养机械设备制造人才,西北政府是不留余力的。低级产品已不需要德国生产,西北政府有大量的中低级技工和先进制造技术。高级的精密制造业,西北政府也有了一批高级技工,精密程度比德国还高。

    此时西北精密制造业,基本能够满足自身需求。

    进口对于西北政府来说并不多,倒是出口非常多。年大量的商品都在出口,每年不仅不会造成贵金属外流,还能流入一大批贵金属。

    西北中央银行印刷了比贵金属多几倍的纸钞,也正是出于这样条件才玩得起,如果像日本那样什么都要靠进口的国家,自然是玩不起的。

    西北有这样的资金链支撑,完全可以构成一个完美的循环,每年消耗掉440万钢铁并非是一个不可完成的指标。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