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宫中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外头隐隐有些声音,大约是皇帝已到,而宫娥正在一一禀明太后的吩咐。

    董太后一动不动,似也在听着外头动静。

    一时只是安静,停了好一会儿,终于有人说了什么话,重又有脚步声传来,御驾一行终于退去。

    董太后终于长长叹了一口气:“他这一去,等会儿定是人参燕窝之类连连地送来,必然还有太医院来人请脉,我不耐烦应付,你看着替我打发了。”

    杨嬷嬷应了一声。

    董太后将经书合上,端起旁边的茶,拨了拨茶叶,轻轻抿了一口:“你回来我也算放下心了,总算这一路都无事。”

    杨嬷嬷道:“荆王殿下吉人天相,这一路都很平安。太后尽可多放些心。”

    董太后放下茶盏,笑容满是苦涩:“能回来又如何?这将来的日子,这颗心注定只能吊在半空,怕是到了断气都放不下来。”过了会儿,又喃喃念道:“莲子。”

    莲子是杨嬷嬷的闺名,但自她嫁人后,太后已经很久没有叫过这个过于青嫩的名字,眼下这一唤,杨嬷嬷有些不明所以,便只得应了一声。

    董太后苦笑道:“怜子心中苦。果然我当年给你取这个名字,便是一语成谶,料中了我这后半辈子的命数了。”

    杨嬷嬷听得心头一酸,忙跪下道:“这名字不好,请太后给我改一个吧。”

    董太后摇了摇头:“罢了,罢了,命数是天定,逃得了一时,也逃不了一世。我这辈子,就该为他们操碎这颗心。”她转过头,“你方才只大略说了一番这几个月的事,今日郊外遇阻到底当时是个什么情景,你再给我细细说来。”

    杨嬷嬷便一五一十将梁内监打探到的事和当时所见所闻都详细说了一遍。

    董太后大惊:“镕儿吐了血?!”

    杨嬷嬷道:“太医就在边上呢。后来我让小梁子悄悄去问了声,刘太医说是不妨事,调养两天就好了。”

    董太后明了话外之音,放下心来,却仍旧心疼:“这孩子也是无奈,当日在我身边时,何曾受过这样的苦?我此刻不便出去,你稍后替我去看看他,有什么缺的少的只管给他补上。”

    “程有龙,刘善琦。他们倒是少有的耿直之辈,还念着老大当年的好。”她轻声地,仿佛自言自语一般道,“只是这样一来,皇帝的火气便会转到他们身上,只怕仕途便是完了。”

    杨嬷嬷道:“当是不至于吧。他们劝谏殿下身为藩王无召不得入京,不过是尽臣子的本分,并无逾矩之处。”

    董太后瞥了她一眼:“这话只怕你自己都不信,今日之事何等凶险,你还能不知?若不是他们两个,怕镕儿便有了一个最大的把柄。”又自责道,“说来都是我当日疏忽所致。”

    那时她虽逼得皇帝同意接了荆王回来,却因病中精神不济,一时疏忽,没直言让皇帝下一道圣旨,召回荆王之事便被钻了空子,全都是以太后名义下的懿旨。偏生自开国起,藩王之事上规矩便极为严格,无召不得入京的召必须得是皇帝圣旨。懿旨召回眼下虽然无事,但日后若有人存心挑事,荆王无召入京便是死罪一条。太后如何能让孙儿有这个把柄,一想明白立刻便去求皇帝,皇帝却屡屡避而不见,分明是有意推诿。

    眼见荆王已在半路,不日便会抵达,太后无奈,只得让人去找了当日孝恒太子的故旧,孝恒太子已经死去十余年,旧日那些亲近的臣子除去一齐遭了难的,剩下的人这些年或调迁或贬官,更多的的索性和太孙荆王划清了界限,孝恒旧臣几近凋零,唯有程有龙和刘善琦因年老不堪重任,又在士林有几分名声,才没有被谪贬,而是任着两个虚职被荣养起来。今日为了逼皇帝下旨,他们一齐去了城外拦住荆王,坏了皇帝的心思,这两个虚职怕也是保不住了。他们一去,荆王便真的是孤家寡人一个了。

    “可怜镕儿这孩子,日后若没有我这老太婆,又能依靠谁去?”纵使董太后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此刻仍像个寻常人家的祖母,为自己命苦的孙儿叹息不已。

    杨嬷嬷不忍见太后伤怀,便特意转开话题笑道:“说来也是凑巧,当日我去了荆城,原不全是为了俞家姑娘,但到了荆城里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