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二章 钱粮荒,内阁公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帝国西北平叛的军事行动至少要延迟半年以上,因为鄢家的倒台,新兴势力对运输行业的整合至少也要半年。这还是乐观估计,若是中间出现变故,怕是一年也难以顺畅提供平叛大军的后勤补给。

    这折子既说了民政又说了军事,更提了检察院的职责,王显也拿不定主意,这折子到底属不属于自己。再看落款:行政院参议处编外郎中窦冼。又是个不入流的小人物。

    王显已经明显感觉到不对劲了。像他这种政坛老鸟,一点小事都能引发一大堆的联想,更遑论连续两次遇到这种不明显但却很有针对性的折子了。

    “难道,有人准备帮鄢家把局面反过来?”王显忽然想到这点,不过转而又失笑,谁又有这么大的能力,救必死的鄢家呢?是不是自己想多了?

    王显继续将这份折子黄批即阅下档。不过心头那份隐隐的不安还是让他有点不放心,下衙之后,便让下人去调查这个何宽和窦冼到底是什么身份。

    四月八日,没等下人的调查结果报上来,何宽和窦冼的折子却在不经意间流传了出去。内阁公廨里议论纷纷起来。

    对于这些学士来说,他们虽也有大家族的子弟。但更多的却是平民家庭出来的,虽说不上赤贫,但也不是大富大贵。窦冼的《言商论》切中时弊,指出一旦鄢家倒台,许多地区的物价将上涨,特别是依赖运河运输的帝都。虽不至于像帝国银行崩盘那样波及全国,但也是绝对是商业大震荡。

    等这些学士们赶紧将消息传回家里。事情就算掩盖不住了。一时间,这些帝都民间开始有点骚动起来。柴米油盐才是民众最关心的事,鄢家倒台将可能直接导致帝都物价上涨,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于是民间开始议论起鄢家的事来……

    ※※※※※※※※※※※※※※※※※※※

    在现代社会里,像鄢家这种国家扶持的超大型企业是不可能崩盘的,就算鄢家想崩。国家也绝对不会允许。可现在是封建时代,官本位社会。加上朝野内外的利益贪婪和帝后两党内部的争斗妥协,最终将鄢家送上了绝路。

    这也是王显能够明白看到的鄢家的结局。可他万万没有想到,仅仅两篇折子,就隐隐要卷起新的风潮。到底是谁?

    当天晚上,下人送来对窦冼和何宽的调查,王显慢慢翻阅。却发现这俩人只是普通人,家里也是平民,并没有显赫的家世。父母都是老老实实的帝国子民。直到翻到最后一页,显示两人入读帝大,并与沈云和方誊同个宿舍时,王显才忽然反应过来。

    “原来是那撒泼侯……”

    沈云要娶鄢家长女的事王显也是知道的,毕竟当初大闹订婚礼的事影响可不小,这也是促成帝党要坚决打垮鄢准的诱因之一。要知道。沈云深得皇帝看中,又是沈慕之子,是根红苗正的帝党成员。

    当然,作为王显很难理解,为了一女人,沈云居然要与整个朝野唱反调的举动。理解归理解,却不妨碍王显思考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做。他首先想的是。皇帝到底是什么态度?其次,这件事是沈云一个人的意思还是跟淮南侯有关?抛开第一点不说,如果仅仅是渤海侯一个人的意思,那倒不是很为难。直接忽略他的感受便是。但第一点又是至关重要的。

    想明白这些,在第二日上衙时,王显便借口有难决正事要去询问皇帝,走进了武英殿。

    对于帝都开始流传的鄢家倒台,帝都物价上涨,民间要过苦日子的消息,暗卫也已通报给皇帝。所以王显到后,皇帝第一时间就是吩咐他,立即通过邸报辟谣,不许谣言扩散。但对于王显隐晦提问关于鄢家之事时,皇帝却模棱两可起来,只是淡淡地将一份奏折交给他看。

    王显一看封面便知是直接递交皇帝的奏事折,普普通通,但落款却让王显大吃一惊:大汉帝国英公周勃谨奏。

    “这……”王显迟疑地看着皇帝。

    皇帝却微微一笑:“爱卿不必多虑,这份奏折朕已朱批存档,你且拿去看看再说吧!”

    皇帝对奏折的处理也无非内阁那几种,唯一的区别就是用笔的颜色不同而已。朱批存档就是说,这件事皇帝也拿不定主意,你们内阁看着办吧!

    王显一头雾水地回到琉璃疏阁,却见宇文护已经等在内阁公廨门口,甫一见面便道:“芯璞,今日可有空?”

    王显一听便知他想邀请自己晚上去他府上商量关于鄢家这件事,还叫上了他的字,这是想套近乎啊,想了想便拱手道:“中川兄见谅,晚上老夫这里有些事要处理,改日吧!”

    宇文护一听倒也没说什么,只是点点头。与他并肩走进内阁公廨,在要踏上琉璃疏阁时,他忽然低声说了一句:“芯璞,老夫得知,是渤海侯要保鄢家!当此时刻,你可要打定主意啊!”

    说完,也不理会王显,径自背着手走进了琉璃疏阁。

    疏阁中,次辅冯籍正在皱眉批阅折子。说起来,冯籍原来只是行政院的刑部尚书,算是宇文护的下属,不过冯籍一来年老,二来是自乐帝朝便在朝为官的老人,宇文护一向对他礼敬有加。冯籍入主内阁次辅位,宇文护也没有多大的抵触,毕竟已经六十五岁,最迟明年开春便要致仕的人,无甚紧要的。

    所有人都在猜测皇帝到底想提拔谁进内阁,反而对这个老人有点忽略。他上不上衙也没人说他。不过随着西北新州叛乱,枢密院的折子一下子多了起来,冯籍也不得不经常来琉璃疏阁看折子,虽然大部分的事情枢密院下属的参谋处已经做了处理,但有些事还是需要他这个太尉做决断的。

    “冯老,可是有难决之事?”宇文护进来见冯籍皱着眉头,捂着胸口的样子,关切地问了一句。

    冯籍叹了口气,见王显也走了进来,便招手道:“两位大人来的正好,帮老夫参详一下此事吧!”

    “何事让冯老如此为难啊?参谋处的也不知为上级分忧!”刚才还一脸错愕的王显此刻却是一脸坦然,一点也看不出方才宇文护那句话对他的影响。

    冯籍将手上的几份折子递给宇文护和王显,一边道:“还不是甘、肃两州的郡尉发来的调兵折子,说是郡中军伍都已抽调至墨山,兵员吃紧。老夫前日已经行文让雍州和凉州抽调一军起行。可今日,又收到那边的行文,说是甘州已经兵出墨山,让老夫再次调兵。唉,调兵就是钱啊,户部那里……”说着,眼神瞟向了宇文护。

    宇文护一听钱,顿时皱起眉头,淡淡地说:“陛下前日不是有旨,谕令前线不得兵出墨山么?”

    冯籍淡然道:“参谋部已经推演过,月氏逆贼出兵西海,前线兵出墨山已经危险不大。再说,陛下谕令是四日下发,而行文上报备在六日当天,肃州第一、第二军团与甘州第一军团已经出发了,现在谕令估计还在路上吧……倒是这户部的事……”

    宇文护想了想,道:“这样吧,等会儿我便行文,让户部先拨付五百万金币作为调兵所用。其他的,我在想想办法!”

    “五百万?”冯籍一听便有点不乐意了,“丞相,五百万仅够从凉州调两个师前往墨山,是不是太少了点?”

    宇文护也叹声道:“冯老,鄢家钱还没到位,我这也是发愁啊!”

    冯籍便看向王显,想让他开口说几句。

    王显看躲不过去,便也讪讪道:“这个,冯老,我觉得墨山的兵力已足够抵挡月氏逆贼了,这兵嘛,先不调也罢。”

    冯籍哼了一声,却也没生王显的气,这本来就不归他管,他只是道:“两位大人,今日调兵入墨山可不是为了现在,而是为了将来啊!现在多出点,将来平定新州,便可少拨付一些军费。这笔帐,两位大人算不过来?”

    宇文护也实在烦心,道:“冯老,真不是我不肯批,而是户部真没钱了。户部尚书晏湘的折子就在这里,现在户部空的都能跑老鼠,现在也是在寅吃卯粮啊!要不,冯老你下个命令,让近卫军帮我去找鄢家要钱去?”

    “这……”冯籍被宇文护一堵,顿时说不出话来。

    王显也叹了口气,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着,一声不吭。

    ※※※※※※※※※※※※※※※※※※※

    注1:奏折制度实际是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实行的。作为中国封建制度最集中和最完善的朝代,清帝国的一些治国手段用在此时的汉帝国,也算加强封建帝制中央集权的良好方式之一。当然,这些都是汉圣祖这个穿越前辈做的,跟主人公无关。(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